第一届“岭南衣裳”论坛暨“时尚科技协同推动广东纺织服饰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爱游戏官网
爱游戏官网(记者张雨楠)12月11日,第一届“岭南衣裳”论坛暨“时尚科技,协同推动广东纺织服饰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围绕根植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寻求文化自信和品牌自信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时尚科技,协同推动广东纺织服饰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思路。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员陈卓武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更加明确了当前岭南纺织服饰产业正处于品牌转型升级、影响国际、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拓展相关研究理论,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辅助是基地的研究方向。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由于多重原因,产业发展压力增大。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青通过精准数据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基本运行情况,产业集群运行情况和专业市场运行情况,他认为,在这样的状况下,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调整,中小企业专业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高精尖”产业力量需加速培育壮大。而作为在国内国际纺织服装产业中占据坚实地位的广东,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从研发设计、面辅料、生产加工、商贸流通各环节高效协作、快速反应供应链,以及优越的产业环境、发达的国际商贸环境和灵活的市场机制,吸引优质高端要素集聚的两大内生因素的优势,继续推动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贸易发展;企业要匠心强技,专注主业;行业协会需要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提高产业调研研究和公共服务专业水平,及时组织相关对接交流活动和行业信息发布,加强精准引导。
围绕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服装设计师叶奕莉指出,“十三五”期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广东省服装产业在全国比重有所下降。广东省服装产业在国际环境,国内市场和产业转移上面临挑战,在转型和升级中迎来机遇。通过对广东服装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她提出了八大产业发展路径。协会在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上规划先行、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搭建行业服务平台。
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基础优势,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顾问陈茜微根据近几年调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文化的传承是建立在历史精髓筛选与沉淀基础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严玉蓉认为爱游戏官网,岭南纺织服饰作为一门技艺科学、一种文化认同感、一种供奉,在传承和弘扬中要讲好故事、做好细节、形成风气和习惯、建立标准以及与时俱进。
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院长、教授陈学军介绍了旭日广东服装学院的发展历程,强调嵌入式课程,搭建学校、老师、学生和企业的沟通桥梁。他认为,非遗走市场化的道路时,要注重技术要传承,用现代化的手段传承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然。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朱广舟提出,服装行业需要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时尚事业”,通过“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和多层次,高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
针对更具体的在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的香云纱产业,有三位专家从不同视野提出了各自的解读。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金憓针对香云纱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多种创新策略,着重分享了团队将香云纱和游戏服装设计相结合的艺术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游戏中,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魅力。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宏喜针对行业痛点提出了七条建议:一是智能化生产设备代替人工;二是纤维原料多样化;三是采用“双非遗”结合技术;四是香云纱植物套染;五是强化香云纱行业规范;六是绿色环保染整加工应用系统;七是提高香云纱国际市场知名度。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张丽平提出,在国潮热和线上购物的大背景下,香云纱的市场拓展和推广,不可脱离电商平台和在线消费场景。团队在线上平台挖掘商家香云纱推广文本和消费者在线评论文本,对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研究。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突出香云纱品类形象;二是让地理标志、非遗传承人成为香云纱品牌竞争优势的来源;三是创造多种“触点”积累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四是创新香云纱设计适应多元的现代生活。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高级服装设计师孙恩乐介绍了“广东纺织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标准化”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孙恩乐教授研究团队致力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化体系研究,完成《莨纱》《中山装》两项行业标准制定,提出广东“潮汕抽纱”制定标准,在广东纺织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的表达体系,包括手工技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广东省纺织协会行业部长刘干民认为,标准化工作是每个人的义务,要积极参加标准化工作。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的标准数量在国际技术规则制定领域里占比少,标准化工作差距大。并强调企业要走向全球化,就要重视标准。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范福军教授针对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和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做好顶层规划切实落实的必要性、准确把握行业现状的紧迫性、高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则性。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美学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小康提出了“非遗保护真正的价值在哪里”的问题,他通过绣品分享指出要透过技艺的直观感受去挖掘深层次的世界关系,挖掘技艺背后体现出的人的世界,要由“技”入“道”,从生活经验上升到美学境界。
非遗要回归现实生活。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人文学院季中扬教授认为,非遗创造性转换在实践上取得了成功,但存在着小众化和不被认可的问题,由此他提出了三大观点:一是非遗可以“被不断地在创造”;二是非遗创新能够面向当代日常生活;三是与其说非遗创新要面向当代生活美学,不如说就是在创造当代生活美学。
原有服装产业多属于传统密集加工型产业,迫切需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罗洁提出服装知识,智能服装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科技运动浪潮中,运动服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数据和人体数据的测量,人体动态监测为了解运动员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提供了便利,也为服装产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数字化的切入口,具备智能数据采集功能的运动服装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势力。
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非遗。非遗美学是一种民间的、地方的、小传统、群体性的、非文本的活态美学。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娜认为,关乎情感、认同、记忆的方面往往在实际中被弱化,应该将非遗视为一种情感实践,是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断打捞记忆、情感,接续过去与现在,重构群体性认同的一种实践。
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委会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吴洪对以上各位讲者的发言进行了评价,认为既有理论层面的陈述,又有操作方面的内容。他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能够为纺织服装行业助力,要利用现代手段技术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据悉,本次会议由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中心”共同发起并组织。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围绕市场、非遗、文化、设计、工艺、技术等方面开展新观念、新方法和新趋势的学术交流,同时聚焦于广东纺织服饰产业与文化现状、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广东纺织服饰品牌转型升级、影响国际、引领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入了新的思路和学术意见爱游戏官网。